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讀後感《愛的進化論》

愛情並不像童話故事裡,相遇  —— 相識 —— 結婚。但結婚後呢? 白頭偕老並不是件浪漫的事,而是在日常不過的生活瑣事。 愛的進化論,分析拉畢與柯斯丁相愛, 婚後遇到各種生活摩擦。 以及摩擦的背後,兩人的情緒分析。 為何迷戀、為何戀愛、為何性愛、為何結婚, 又是為何有摩擦會生悶氣。 為什麼相愛又會外遇? 多虧前人的抗爭與爭取,現代人擁有更多自主權。 人們不必在為了固定性伴侶而結婚; 不必在為了家族聯姻而勉強自己 不必因社會眼光而結婚。 那,現代人選擇邁向婚姻到底是為什麼? 婚姻:一項充滿希望、慷慨大方且極度仁慈的賭博。 後篇章節「為婚姻做準備」提到 放棄完美的追求,就是首要第一步。 找到對的人指標,並不是找一個跟你互補, 或是興趣相合、三觀一致的人,而是容忍差異能力有多少。 喜歡書中的一句話: 憤世嫉俗者,只不過是標準高得異常的理想主義者。
最近的文章

讀後感《金錢整理:只要收拾存摺、冰箱和另一半,錢會自然流向你》

少數幾本,覺得真正有用可以照著步驟安排的整理書 以開源節流來說,作者是以一位家庭主婦的立場,教你如何節流。並且從錢包、生活習慣、筆記本、冰箱、以及老公下手。 重點節錄 把行程與金額寫下 星期天寫下皮包餘額 沒有花錢的日子做記號 每月最多領兩次錢 結語:知易行難。

讀後感《就因為「沒時間」,才什麼都能辦到》吉田穗波

我記書摘,假裝很聰明: 因為有不得不做的事,不要靠想做的事來解決它 有時限,才會加速實現 別說你沒時間,你每天擁有的時間,跟米開朗基羅、達文西一樣多 凡事都有最大摩擦力 還是有一點心得: 整篇都再圍繞幾個重點,鬼打牆。但若你也是大忙人,也許可以買來看看激發自己的淺能; 吉田穗波是婦產科醫師同時又是 四個孩子的媽。 在工作與家庭多頭忙碌的情況下,考取 哈佛公衛碩士,出國進修。 如果妳自認,到了女人忙碌的極限,那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你。 出版社:如何

讀後感《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》提姆.哈福特

很幸運認識經濟學,是從這本開始。雖說已經很清楚,經濟學所講的不只有金錢,但沒想到可以套用在這種一般的日常生活中,又用幽默風趣的口吻,用經濟學的論述解釋生活難題。 現實但不失道德。 例如: 怎樣養小三?怎樣查外遇?老是忘記帳戶密碼?兒子的Facebook朋友比我多..等等。 若正處於抉擇與煩惱之中,我想它可以幫助你理性思考。我們可以不用太懂經濟理論去分析難題;但試著抽離情緒,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、利與弊,我想許多煩惱都不是煩惱。 書中也會提到一些行為經濟學名詞,像是: 雙曲線貼現 。 雙曲線貼現:用來解釋迷戀眼前剩餘未來的心理偏差感,人們在面對跨期選擇時,會受到時間偏好左右(比如前總是越快賺到越好),而貼現率是對等待的不耐心程度的度量。貼現率會受到兩個因素影響:一個是情感系統,指考慮短期利益;二是理性系統,對長短利益一視同仁。 簡單來說,就是人們因未來太遙遠、而短視近利。 在日常生活中,也常有雙曲線貼現的情況。 節錄一篇我喜歡的問答。 p.76 伴遊女郎|別擔心,碰到艱難時期,你的競爭對手自己會改行。 「我是伴遊女郎,雷曼兄弟公司垮掉後,我們這區域行業需求量驟降,能否針對我們這行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,教我們如何應付這個狀況」 ──C小姐 選擇一:……… 選擇二:……… 選擇三:你可能會發現,伴遊服務有點像是房地產經紀人,即使需求量大幅下降,價碼也不太會減少,你會發現,自己的工作酬勞還是很高,只是常常會閒著接不到生意。你可以利用這些空出來的時間進修,或是找個兼差的副業。 對於房地產經紀人,我也會給一模一樣的建議。 ──很有彈性的,臥底經濟學家 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 上,也有載錄作者過去的專欄文章,可申請付費會員瞧瞧 出版社:早安財經

讀後感《第三人》胡晴舫

才翻過前幾頁,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。自己怎麼會這麼晚才看到這本書呢? 第三人其實就是講訴「在這個焦慮的時代,人人都比須扮演第三人的角色,旁觀者更能清晰洞悉一切。」例如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,在面對兩岸問題時是否真的理性思考分析一切的脈絡,而不是單純的藍色、綠色的差別? 因胡晴舫是文學出身,對於講訴焦慮時代並未用艱深的專有名詞,談到經濟不會跟你解析gdp(國內生產總值)的走向,而是用他國的例子來互相舉例,再回來反思台灣的可能性。 全書分島嶼、金錢、環境、都市、世代、社會、資訊, 最後再用一篇現代人作為整書的總結。 島嶼 台灣卻愈活像一塊懸浮於世界邊緣的小島。我們原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,現在我們逐漸從世界的地平線掉落。 胡晴舫從島嶼-台灣起始,分析他看見的台灣所面臨以及停滯不前的問題。台灣還活在過去台灣四小龍的驕傲裡,殊不知那樣的驕傲是因為我們作為亞洲反共的堡壘;然而現在冷戰結束亞洲趨於和平。世界已經不需要台灣這塊歧見者,我們台灣又要怎麼用其自身力量讓世界看見? 這僅只是其中一個問題。內還講訴台灣現在面臨的 受害者社會、充滿嗆聲的台灣、現代人的出走... 總歸一句:政府無法給人信賴,人們放棄為努力,但政府無法做好坐滿,人民其自身卻也擁有改變的力量。 目前台灣社會最弔詭的地方在於沒有人覺得自己能為社會負責,包括握有權力的人。從總統、民選代表、地方首長、傳媒名人到市井小民都在嗆聲,人民怪政府,政府怪政黨政客,政黨政客怪媒體,媒體怪觀眾,怪完一圈三百六十五度回到原點,責任都在別人身上,自己都是無辜的受害者。 若問我,喜歡哪個章節?我答不出來,每個章節都有值得人深思並反思的地方。 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其中一篇講訴旅行: 無論有錢沒錢,均視流動爲一種特權。因為流動意味了拋下工作,脫離固定常軌,閒散過日子,隨心所欲探索世界⋯⋯ 沒錢,嚮往這種要走就走的闊掉;有錢,炫耀這種想去就去的自由。 看到胡晴舫受到誠品的訪問,詢問他書寫論述的原因為何? 他說:「過去我認為具有論述性格的文章,並不是我該書寫的。我本來在文學的園子裡晃蕩,認為時事政治等大議題,早有他人去關注;但看著世界經歷時代動盪,台灣卻受困於小圈子裡的思維,面對生養我的臺灣, 身為一個讀書人,怎麼能夠不思索時代,沒有社會責任? 」

讀後感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村上春樹

裡頭有段,令我感動的篇章: 頭腦聰明的男人只從富士山欐的幾個角度看過,便知道「啊,富士山原來是這個樣子。原來如此,這個地方實在真美麗」。於是就回去了。非常有效率。真快。然而, 頭腦不太好的男人,卻無法那樣簡單地理解富士山,就一個人留下來,實際以自己的雙腳一步步攀登到山頂。這樣做既花時間,也費工夫。相當消耗體例,走得筋疲 力盡。最後終於心想「哦,原來這就是富士山。」與其說理解,不如說總算信服了。 村上講了幾點身為小說家的要點,但我認為更像是生活要點。並非人人都是頭腦清晰的人。再多有才能的人,若不增長自己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尖銳刀鋒也會變成破釜。 不聰明的人,自然也會因為自身的缺點而另外擴展其餘的長處。 不靈光的人也許領悟的效率輸給了常人,但或許他就是再這領悟的過程中又獲得了什麼,然而這個什麼讓它成為了__的人。村上桑在書裡反覆說了很多次,他自己並不是一個聰明的人,也許只是有寫小說的才能,然而這個才能他自身都不太確定。 然而,無論你今天是否天生資優、何種職業,何種興趣;生活、人生,都不能缺少毅力,以及持續力。 村上採用跑步的方式,來維持他身體的毅力,他認為身體與心靈是一致性的。透過每日(忍耐)跑步,來促使他每日的寫量。只要把忍耐當做「我人生中不能不做的事情」,身體與心靈就會不講道理地跑下去。 怎樣開始有持續力,就是刻意的訓練自己。就如此簡單。 我也是每晚都會去跑步的人,但跑步運動對我而言,就是個減肥的工具。今天下雨就不想跑,今天好累就少跑一圈。也許正好也可以問問自己,對於自己持續力的基點在哪裡。讓我想正視「跑步」對我的人生意義。 而至於,其餘關於村上桑小說的起點、接受批評的他、文學創作等方面,就請各位自行買來拜讀了。總之是個值得收藏的好書。 出版社:時報

讀後感《辦公室》胡晴舫

因為《第三人》,所以我開始看胡晴舫早期的著作。 當然還是要重申..我看書很慢很慢很慢,生活的雜事又像鼻屎一樣多 實在無法一口氣看完書後,又馬上來分享讀後感。 看了《辦公室》後,終於了解自己,為何喜愛胡晴舫的作品。因為她善於用犀利的眼光,寫下犀利的文字。但他筆下的犀利並不像《個人意見》那樣地尖銳;反像是用鈍鈍的鉛筆,這樣地搓、那樣地搓;不痛,但你十分有感。 裏頭數篇短篇作品,你會覺得他們之間有些瓜葛,但也可以說沒有互不干擾。 作者已寫實的筆法講述辦公室的「日常作息、「人間常情」,雖然結尾不一定是有結果,但卻會是一個另一種社會現象。更少隱喻女權的問題... 女權,並不是你遇到騷擾、薪資比男性還低,才爭取。 而是在白領的日常作息內,常常有物化女性的問題,性別不平等的議題在裏頭。 當然,並不完全都是男人們的輕視的錯。 而是大部份的女人,隨著家庭的教養、社會的磨練下;女性物化自己、以姿色贏取工作更是家常便飯。想起有位朋友這樣說過:「給人看個腿,就有業績何樂而不為?」想想,其實他說的也沒錯,但若僅只有姿色而沒有實力,那就是自我物化、自我貶低了吧! 現代女性,要姿色、也要有實力。 姿色是自娛的,而不為男性賣弄 身為女性, 你怎麼看待自己,別人就怎麼看待你。 當然,除了女權問題外,書內尚還有許多人心隱惻讓你挖掘,但若你早已厭倦上班,那可能只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。因為在作者筆下,只有傻子才當上班族。 老樣子,收綠一句我喜歡的話: 一般人不願意聽見他們生活世界其實有很多問題,他們無力解決,所以他們寧可假裝這件事不存在。他們盡量試圖談戀愛,把案情當作唯一出路,並把生命中所有的沮喪挫折都當做尋求不到真愛的結果,他們也會找別人出氣,「小人」是個代號,概括所有他們麻煩、令人不開心的人類。 他們,也是你們嗎? 出版社:印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