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讀後感《辦公室》胡晴舫



因為《第三人》,所以我開始看胡晴舫早期的著作。
當然還是要重申..我看書很慢很慢很慢,生活的雜事又像鼻屎一樣多
實在無法一口氣看完書後,又馬上來分享讀後感。

看了《辦公室》後,終於了解自己,為何喜愛胡晴舫的作品。因為她善於用犀利的眼光,寫下犀利的文字。但他筆下的犀利並不像《個人意見》那樣地尖銳;反像是用鈍鈍的鉛筆,這樣地搓、那樣地搓;不痛,但你十分有感。
裏頭數篇短篇作品,你會覺得他們之間有些瓜葛,但也可以說沒有互不干擾。
作者已寫實的筆法講述辦公室的「日常作息、「人間常情」,雖然結尾不一定是有結果,但卻會是一個另一種社會現象。更少隱喻女權的問題...
女權,並不是你遇到騷擾、薪資比男性還低,才爭取。
而是在白領的日常作息內,常常有物化女性的問題,性別不平等的議題在裏頭。
當然,並不完全都是男人們的輕視的錯。
而是大部份的女人,隨著家庭的教養、社會的磨練下;女性物化自己、以姿色贏取工作更是家常便飯。想起有位朋友這樣說過:「給人看個腿,就有業績何樂而不為?」想想,其實他說的也沒錯,但若僅只有姿色而沒有實力,那就是自我物化、自我貶低了吧!
現代女性,要姿色、也要有實力。
姿色是自娛的,而不為男性賣弄

身為女性,
你怎麼看待自己,別人就怎麼看待你。
當然,除了女權問題外,書內尚還有許多人心隱惻讓你挖掘,但若你早已厭倦上班,那可能只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。因為在作者筆下,只有傻子才當上班族。
老樣子,收綠一句我喜歡的話:


一般人不願意聽見他們生活世界其實有很多問題,他們無力解決,所以他們寧可假裝這件事不存在。他們盡量試圖談戀愛,把案情當作唯一出路,並把生命中所有的沮喪挫折都當做尋求不到真愛的結果,他們也會找別人出氣,「小人」是個代號,概括所有他們麻煩、令人不開心的人類。


他們,也是你們嗎?


出版社:印刻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讀後感《31歲又怎樣》山本文緒

許久未拜讀山本文緒的著作,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《藍,或另一種藍》,後來又喜愛他的《渦蟲》一作;山本小姐就變成我印象中的那種灰灰憂憂的女性作家,他擅長用故事性的短文,告訴讀者整體的大意;也擅長用犀利的文字,裝飾在文體上,寫出她現代女性的模樣。 若說村上春樹是擅長寫長篇小說的作家,那麼短篇小說的殊榮我一定給山本文緒。他擅長以一個主題包裝多種故事,我不免猜想,要過怎樣的生活才可以寫出這麼多樣化的小品呢?雖然今年出了《 海濱 》,看完之後還是覺得短篇小說才是山本文緒啊(改天再來補海濱的觀後感好了)。 31歲又怎樣,合集了31則小品故事,裡頭的主角都是31歲的女性作為開始。 他的這些31歲女角,各各不是精英、攀不上成功、也攀不上失敗(也許心裡是)、各有所長但也都各有心事,他們有崩潰、有無助、有彷徨,讓我不盡想...31歲的我會是怎樣呢? 過了25歲是邁向社會化的開始,不能再用剛出社會剛畢業的包袱當做藉口 過了30歲是面對婚姻的開始,也是被他人定義敗犬的年齡。 記得我在看村上龍的《55歲開始的Hello Life》說 年過35歲職場可能是個不上不下但容易爬起來的年紀; 年過40歲的女人就算離婚,還可以就算灰心,但依然有女人的風韻猶存。 但年過55歲是怎樣的歲數呢? 55歲;孩子已經大到不需要擔心課業、職場上就算職稱不受尊敬,但年紀的關係尚且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;如果這時候婚姻巨變,很難面對下一個人生。 雖然覺得這社會很愛給年齡束縛,好像這個年齡該做什麼,若這個年紀在事業上還未立足就是個魯蛇;這個年紀尚未結婚就是個敗犬。 但我們何嘗不是用被束縛的眼光看待他人? 村上隆告訴我們即使55歲,大可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好好為自己活在當下,因為你有一大半的人生都未必為自己活過。 那麼,山本文緒的31歲女性,則是告訴我們,即使在這31歲的年紀,我們也是會無助、會失敗雖然不想向命運驅使,所以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「共存」或者用「努力生存」更為貼切。也許不被在乎自己、也不關注外頭的世界。裡頭主角的共通性就是:冷漠。 她們漠視周遭的一切,像是外頭的變化都傷不了她們!她們有自己人生的註解,無論好壞,就是依附自己而生活。 雖然處在31歲的年紀不上不下的尷尬、有使不上力的消極;外頭的世界看他們叫做孤獨叫做失敗,從裡頭看卻是對於自...

讀後感《金錢整理:只要收拾存摺、冰箱和另一半,錢會自然流向你》

少數幾本,覺得真正有用可以照著步驟安排的整理書 以開源節流來說,作者是以一位家庭主婦的立場,教你如何節流。並且從錢包、生活習慣、筆記本、冰箱、以及老公下手。 重點節錄 把行程與金額寫下 星期天寫下皮包餘額 沒有花錢的日子做記號 每月最多領兩次錢 結語:知易行難。

讀後感《愛的進化論》

愛情並不像童話故事裡,相遇  —— 相識 —— 結婚。但結婚後呢? 白頭偕老並不是件浪漫的事,而是在日常不過的生活瑣事。 愛的進化論,分析拉畢與柯斯丁相愛, 婚後遇到各種生活摩擦。 以及摩擦的背後,兩人的情緒分析。 為何迷戀、為何戀愛、為何性愛、為何結婚, 又是為何有摩擦會生悶氣。 為什麼相愛又會外遇? 多虧前人的抗爭與爭取,現代人擁有更多自主權。 人們不必在為了固定性伴侶而結婚; 不必在為了家族聯姻而勉強自己 不必因社會眼光而結婚。 那,現代人選擇邁向婚姻到底是為什麼? 婚姻:一項充滿希望、慷慨大方且極度仁慈的賭博。 後篇章節「為婚姻做準備」提到 放棄完美的追求,就是首要第一步。 找到對的人指標,並不是找一個跟你互補, 或是興趣相合、三觀一致的人,而是容忍差異能力有多少。 喜歡書中的一句話: 憤世嫉俗者,只不過是標準高得異常的理想主義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