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讀後感《第三人》胡晴舫




才翻過前幾頁,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。自己怎麼會這麼晚才看到這本書呢?
第三人其實就是講訴「在這個焦慮的時代,人人都比須扮演第三人的角色,旁觀者更能清晰洞悉一切。」例如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,在面對兩岸問題時是否真的理性思考分析一切的脈絡,而不是單純的藍色、綠色的差別?

因胡晴舫是文學出身,對於講訴焦慮時代並未用艱深的專有名詞,談到經濟不會跟你解析gdp(國內生產總值)的走向,而是用他國的例子來互相舉例,再回來反思台灣的可能性。

全書分島嶼、金錢、環境、都市、世代、社會、資訊,
最後再用一篇現代人作為整書的總結。


島嶼

台灣卻愈活像一塊懸浮於世界邊緣的小島。我們原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,現在我們逐漸從世界的地平線掉落。

胡晴舫從島嶼-台灣起始,分析他看見的台灣所面臨以及停滯不前的問題。台灣還活在過去台灣四小龍的驕傲裡,殊不知那樣的驕傲是因為我們作為亞洲反共的堡壘;然而現在冷戰結束亞洲趨於和平。世界已經不需要台灣這塊歧見者,我們台灣又要怎麼用其自身力量讓世界看見?
這僅只是其中一個問題。內還講訴台灣現在面臨的受害者社會、充滿嗆聲的台灣、現代人的出走...總歸一句:政府無法給人信賴,人們放棄為努力,但政府無法做好坐滿,人民其自身卻也擁有改變的力量。


目前台灣社會最弔詭的地方在於沒有人覺得自己能為社會負責,包括握有權力的人。從總統、民選代表、地方首長、傳媒名人到市井小民都在嗆聲,人民怪政府,政府怪政黨政客,政黨政客怪媒體,媒體怪觀眾,怪完一圈三百六十五度回到原點,責任都在別人身上,自己都是無辜的受害者。

若問我,喜歡哪個章節?我答不出來,每個章節都有值得人深思並反思的地方。
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其中一篇講訴旅行:


無論有錢沒錢,均視流動爲一種特權。因為流動意味了拋下工作,脫離固定常軌,閒散過日子,隨心所欲探索世界⋯⋯沒錢,嚮往這種要走就走的闊掉;有錢,炫耀這種想去就去的自由。

看到胡晴舫受到誠品的訪問,詢問他書寫論述的原因為何?
他說:「過去我認為具有論述性格的文章,並不是我該書寫的。我本來在文學的園子裡晃蕩,認為時事政治等大議題,早有他人去關注;但看著世界經歷時代動盪,台灣卻受困於小圈子裡的思維,面對生養我的臺灣,身為一個讀書人,怎麼能夠不思索時代,沒有社會責任?

文人用自己的力量,想為社會做點什麼。無論你同不同意他們觀點,無論你是否覺得這樣的論述太過抽象、過於思維,並無採取辦法的答案⋯但總會因為誰,看見他的文章,好好地坐下來反思自己看世界、看台灣、看自己的方式,好比說,我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讀後感《31歲又怎樣》山本文緒

許久未拜讀山本文緒的著作,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《藍,或另一種藍》,後來又喜愛他的《渦蟲》一作;山本小姐就變成我印象中的那種灰灰憂憂的女性作家,他擅長用故事性的短文,告訴讀者整體的大意;也擅長用犀利的文字,裝飾在文體上,寫出她現代女性的模樣。 若說村上春樹是擅長寫長篇小說的作家,那麼短篇小說的殊榮我一定給山本文緒。他擅長以一個主題包裝多種故事,我不免猜想,要過怎樣的生活才可以寫出這麼多樣化的小品呢?雖然今年出了《 海濱 》,看完之後還是覺得短篇小說才是山本文緒啊(改天再來補海濱的觀後感好了)。 31歲又怎樣,合集了31則小品故事,裡頭的主角都是31歲的女性作為開始。 他的這些31歲女角,各各不是精英、攀不上成功、也攀不上失敗(也許心裡是)、各有所長但也都各有心事,他們有崩潰、有無助、有彷徨,讓我不盡想...31歲的我會是怎樣呢? 過了25歲是邁向社會化的開始,不能再用剛出社會剛畢業的包袱當做藉口 過了30歲是面對婚姻的開始,也是被他人定義敗犬的年齡。 記得我在看村上龍的《55歲開始的Hello Life》說 年過35歲職場可能是個不上不下但容易爬起來的年紀; 年過40歲的女人就算離婚,還可以就算灰心,但依然有女人的風韻猶存。 但年過55歲是怎樣的歲數呢? 55歲;孩子已經大到不需要擔心課業、職場上就算職稱不受尊敬,但年紀的關係尚且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;如果這時候婚姻巨變,很難面對下一個人生。 雖然覺得這社會很愛給年齡束縛,好像這個年齡該做什麼,若這個年紀在事業上還未立足就是個魯蛇;這個年紀尚未結婚就是個敗犬。 但我們何嘗不是用被束縛的眼光看待他人? 村上隆告訴我們即使55歲,大可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好好為自己活在當下,因為你有一大半的人生都未必為自己活過。 那麼,山本文緒的31歲女性,則是告訴我們,即使在這31歲的年紀,我們也是會無助、會失敗雖然不想向命運驅使,所以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「共存」或者用「努力生存」更為貼切。也許不被在乎自己、也不關注外頭的世界。裡頭主角的共通性就是:冷漠。 她們漠視周遭的一切,像是外頭的變化都傷不了她們!她們有自己人生的註解,無論好壞,就是依附自己而生活。 雖然處在31歲的年紀不上不下的尷尬、有使不上力的消極;外頭的世界看他們叫做孤獨叫做失敗,從裡頭看卻是對於自...

讀後感《金錢整理:只要收拾存摺、冰箱和另一半,錢會自然流向你》

少數幾本,覺得真正有用可以照著步驟安排的整理書 以開源節流來說,作者是以一位家庭主婦的立場,教你如何節流。並且從錢包、生活習慣、筆記本、冰箱、以及老公下手。 重點節錄 把行程與金額寫下 星期天寫下皮包餘額 沒有花錢的日子做記號 每月最多領兩次錢 結語:知易行難。

讀後感《愛的進化論》

愛情並不像童話故事裡,相遇  —— 相識 —— 結婚。但結婚後呢? 白頭偕老並不是件浪漫的事,而是在日常不過的生活瑣事。 愛的進化論,分析拉畢與柯斯丁相愛, 婚後遇到各種生活摩擦。 以及摩擦的背後,兩人的情緒分析。 為何迷戀、為何戀愛、為何性愛、為何結婚, 又是為何有摩擦會生悶氣。 為什麼相愛又會外遇? 多虧前人的抗爭與爭取,現代人擁有更多自主權。 人們不必在為了固定性伴侶而結婚; 不必在為了家族聯姻而勉強自己 不必因社會眼光而結婚。 那,現代人選擇邁向婚姻到底是為什麼? 婚姻:一項充滿希望、慷慨大方且極度仁慈的賭博。 後篇章節「為婚姻做準備」提到 放棄完美的追求,就是首要第一步。 找到對的人指標,並不是找一個跟你互補, 或是興趣相合、三觀一致的人,而是容忍差異能力有多少。 喜歡書中的一句話: 憤世嫉俗者,只不過是標準高得異常的理想主義者。